(通讯员:陈倩 王建彤;照片提供:陈倩)12月26日,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正式揭牌,近60所国内优势高校签署协议参与建设。我校作为参建单位,龚威副校长代表武汉大学分别与江苏省南京市、苏州市签订共建协议,校地携手开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新征程。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信长星,江苏省委副书记、省长许昆林出席活动并讲话,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吴岩主持活动,共同见证这一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时刻。
签约前,教育部召开了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建设工作会议。会上,怀进鹏部长深刻阐述了建设方向,强调要紧扣需求与问题核心,全力打造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网络体系,通过“合纵连横”战略布局,整合各方资源。以平台为坚实依托、服务为关键枢纽、政策为有力保障,全面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深度融合政府政策、高校知识、企业创新、资本资金等核心要素,充分利用国内统一大市场优势,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注入强大动力。同时,着力构建层次分明、衔接紧密的平台体系,助力科技成果实现从基础研究到应用转化的“三级跳”,持续强化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科学布局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构建科学高效的评价体系,全方位提升成果转化效率,切实服务国家创新大局,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经济体系构建贡献教育智慧与力量。
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由教育部与江苏省政府协同发力、重点支持建设,其核心使命在于加速高校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进程,从政策、资金、物理空间等多维度提供全方位支持,并构建完善的评价制度保障体系。该中心规划在 10 年左右的时间里,积极探索“中心 + 节点”协同创新发展模式,深度挖掘科技创新成果与拔尖创新人才的供给潜力,全力塑造创新主体活跃、服务网络健全、要素配置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生态,实现教育、科技、人才的有机融合与良性互动循环。中心精心打造全流程一体化服务机制与全链条一站式平台支撑架构,为高校成果转化主体量身定制全方位保障方案。以南京、苏州两市为关键核心承载区,精准聚焦生物医药、信息通信、先进材料三大前沿领域,设立 4 个专业分中心,其中关键任务之一便是打通实验室研究与产业规模化生产的技术壁垒,精准度量高校科研成果与产业实际需求的差距,促进科技成果高效落地转化。
据悉,自今年 9 月该中心落地江苏以来,我校迅速响应、积极行动,主动与四个分中心展开深度对接,逐个进行实地拜访交流,深入探寻合作契机。同时,围绕生物医药、信息通信、先进材料等重点领域,全面梳理学校相关学科及学院的科研平台与成果,做到心中有数、提前谋划、率先布局,为双方深度合作筑牢根基。我校在科技成果转化领域成果丰硕,已成功获批武汉市概念验证中心备案及中试平台备案,并高度重视技术经理人团队建设,通过系统培训、实战演练等多元方式,尤其是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大胆突破,培育出一支专兼结合、体制内外协同的专业服务队伍,为师生校友的成果转化与创新创业提供全链条、一站式服务,成功推动一批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孵化出多个特色鲜明的科技初创企业,为学校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展望未来,我校将持续聚焦测绘遥感地理信息、时空信息与定位导航、生命医药与健康、新材料、新能源、微电子、新工科等优势领域,深度融合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需求,提升科技供给质量,助力企业稳固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事业持续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