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珞珈科技 > 正文
李振教授团队Aggregate综述:有机发光材料——从聚集诱导发光到聚集态发光
作者:转自聚集诱导发光AIE   发布时间:2021-01-05   

有机发光材料在显示、传感、生物成像等方面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并备受关注,深入理解有机材料发光的内部机制对有效调节材料性质与行为至关重要。在此前科学的研究中,人们主要聚焦于研究分子结构对于其溶液发光性质的影响。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有机发光材料通常是以聚集态的形式存在,因此分子在聚集态下的堆积情况对其发光也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2001年,香港科技大学的唐本忠院士团队提出了聚集诱导发光(AIE)的概念:AIE分子在稀溶液中不发光或发光较弱,而在聚集态下发光显著增强。AIE作为一种典型的聚集态发光现象充分体现了溶液态与聚集态发光的巨大差异,让人们更加关注分子堆积对于发光性质的巨大影响。除了聚集诱导发光以外,还有一些典型的聚集态发光现象也被相继报道,例如聚集诱导延迟荧光、室温磷光、力致发光、非芳香化合物发光等,并表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们开始投身于聚集态发光的研究,关注分子堆积与发光性质的密切联系。


  近日,李振教授团队在华南理工大学、AIE高等研究院、Wiley出版集团联合出版的新刊Aggregate上发表题为“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the concentration on aggregates from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的综述文章,介绍了聚集态发光的最新进展及其内在机制,包括聚集诱导延迟荧光、室温磷光、空间相互作用、非芳香化合物发光、力致发光等。这些聚集态发光现象都表现出了强烈的分子堆积依耐性,进一步印证了“Molecular Uniting Set Identified Characteristic (MUSIC)”概念。最后,作者对聚集态发光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指出对于分子堆积及其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调控将是未来的研究重点。进一步地,作者还提出了一些初步的策略来调控有机发光材料的分子堆积及其分子间相互作用以及外部刺激对分子聚集态的影响等,从而实现相应的发光性质。

3F03C

    第一作者:杨杰博士,分别于2013年和2018年在武汉大学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导师李振教授。2018年进入天津大学分子聚集态科学研究院工作。从事有机光电功能材料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兴趣包括:聚集诱导发光;力致发光;室温磷光。以第一作者或通讯联系人在Matter、Nat. Commun.、Angew. Chem. Int. Ed.、Chem. Sci.、Aggregate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其中4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

      通讯作者:李振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计划入选者、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主要从事有机、高分子光电功能材料化学方面的研究,发表SCI论文200余篇,被他人引用13000余次,h指数为70。担任《有机化学》、《化学学报》、《ACS Omega》、《Polymer Bulletin》、《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中国科学-化学》、《Materials Chemistry Frontiers》、《J Phys Materials 》、《Aggregates》编委或者顾问编委。曾获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等。



文章来源于Aggregate聚集体,作者Aggregate,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gt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