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珞珈科技 > 正文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获2项全国创新争先奖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5-30   

 2020年5月30日,正值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在北京颁发。根据会上发布的名单,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王行环教授领衔的武汉雷神山医院抗疫团队被授予全国创新争先奖奖牌,彭志勇教授被授予全国创新争先奖奖章。中南医院也成为湖北省唯一一家同时获得团队和个人两类奖项的医院。

 2020年2月8日,中南医院受命接管武汉雷神山医院,院长王行环教授迅速响应,抽调各科临床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赶赴雷神山医院启动救治工作,团队成员还包括张元珍、蔡林、袁玉峰、彭志勇、程真顺、徐海波、李一荣、鲁志兵、曾宪涛、谢丛华等专家教授。作为此次收治重症新冠肺炎病人的定点医院,雷神山医院采取“边建设、边验收、边培训、边收治”的战时运行模式。自2020年2月8日开诊至4月15日休舱以来,来自全国286家医院3202名医务工作者、13000名建设者、千余名爱心志愿者和中南医院医护组成的抗疫队伍奋战在此,累计收治病人2011人,救治成功率高达97.6%,病死率约为2%,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创造了“雷神山奇迹”。

图1. 武汉雷神山医院院长、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院长王行环

 在运行过程中,雷神山医院抗疫团队坚持以“医院运行战时化,医院管理精细化,医疗质量同质化,医疗服务人性化”的理念,在运行管理、救治模式和科学研究方面进行大胆创新:成立重症病人综合救治、中医药治疗、心理辅导与干预和院感防控等多个专家组,全面指导病人救治和院感防控工作;建立患者分层管理制度和多学科协同机制,提前预警、提前干预、综合施治,防止普通病人向重症和危重症转化;医疗、护理、院感、信息、后勤、安保工作协同推进,实现感控策略、通道设计、流程优化、骨干培训等工作无缝衔接,实现对院感防控全方位、同质化管理;组建了MDT团队进行综合救治,开展了5G远程会诊;采用高级生命支持设备,并可下沉到病房使用;采取了如干细胞、单克隆抗体、恢复期血浆等多种先进的救治方法和手段。正是这些新技术、新理念、新举措的运用,确保了雷神山医院高效率、高质量地运行,圆满实现了全体人员零感染、院内零事故、废水零流出的目标,成为中国抗疫决心和力量的典型代表。

 团队坚持科研攻关与临床救治、防控实践紧密结合,总结推广应用新技术和经验;累计开展药物研发与临床救治相关科研攻关项目10余个;形成多部诊疗指南/手册 。编写了首部《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诊疗快速建议指南》(中英文版),先后被美国、英国、日本等多个国家采用;主编的《实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手册》首印10万册,被美国华人医师会推荐使用,被译成英文、俄文、意大利文、法文和波兰文,供世界抗疫参考;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100余篇。

图2. 武汉雷神山医院胜利休舱

 团队中有一位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他17年来第三次冲锋在防疫救治的最前线。因常年与死神赛跑“抢人”,他的目光略显沉滞而执着。他便是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彭志勇教授。2019年12月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彭志勇带领重症医学团队建立了湖北省首批新冠肺炎重症隔离病区,在省内最早收治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本部、武汉市第七医院以及雷神山医院ICU隔离病区设有三个病区48张病床,共收治了150多名危重症患者。科室在湖北省最先使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救治重症患者,其中1月22日成功救治的患者是省内首例。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达到80%,经ECMO抢救患者康复成功率达到60%,创造了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的奇迹。他严抓各项防护措施和防护流程,科室170余医护人员连续三个月在抗疫一线的高危环境和高强度工作中,仅有两人感染。他总结经验形成了一整套完整、规范、科学的诊疗体系,治疗方案被湖北省政府列为重点予以推介。

图3. 彭志勇教授工作照

 彭志勇还针对新冠肺炎开展各项临床研究。2月7日,他的研究成果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JAMA上发表,首次全方位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特点与表现、治疗效果、重症患者与非重症患者之间的差异以及预后进行描述,揭示了非典型症状患者可能成为病毒传播的潜在传染源。该论文被美国各大医院列为重点参考文献。有关ECMO救治危重型患者的成果在Critical Care Medicine期刊发表,被评为全世界该领域首个系统性经验总结。他还主持了多项临床研究,多次在国际会议上作专题报告,与国际专家连线交流经验。

 医者仁心,大爱无疆。全国创新争先奖,是对他们最好的褒奖。谨以此文,也向全国千千万万参与抗击疫情的医护人员和医学科技工作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