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珞珈科技 > 正文
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召开,我校5位科学家走上红毯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6-26   

 

武大35项科技成果获奖,其中获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


通讯员殷娜、陆飘银)6月25日,“加快推进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暨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举行。会上颁发了2021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我校获奖励35项,其中,以第一完成单位获省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8项。

今年,湖北省继续为科技工作者铺就“星光大道”,亮相的10位科学家中,有5位来自武汉大学。他们分别是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德仁院士、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周翔院士、生命科学学院宋保亮院士、动力与机械学院刘胜教授和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侯浩波教授。其中,李德仁和刘胜为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代表,周翔和宋保亮为2021年新晋院士代表,侯浩波为此次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获得者。

“李德仁长期致力于遥感对地观测领域‘卡脖子’难题攻关,为我国从测绘遥感大国向测绘遥感强国转变做出了杰出贡献。”“刘胜让先进封装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推动我国电子封装技术和装备成果跨越式发展。”“周翔开发了核酸靶向药物分子和重大疾病诊断技术,为疾病早期诊断和高选择抗癌领域提供新策略。”“宋保亮为预防和治疗肝癌、心脑血管疾病等提供了新的可能和路径,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侯浩波把‘垃圾堆’变成‘金山银山’,助力湖北绿色崛起……”粉丝团挥舞应援牌,发出阵阵欢呼,打开“追星”的正确方式。科学家走红毯,不仅是礼遇,更是对科技创新精神的崇尚。

李振、查晓明、徐细明、侯浩波、何军、邵振锋、张元珍、胡珊(从左至右)

据介绍,侯浩波主持完成的项目“大宗固体废物及堆场绿色高效安全利用成套技术与装备”获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该项目瞄准大宗固体废物资源化的难题,突破了固废基环境材料“临界粒径-低碱激发-常温制备”绿色制备新技术,发明了“射流搅拌-对流均混-强化传质”与“絮凝剂-流化床-导流锥”两套新装备并填补了国内空白,建立了大宗固体废物及堆场绿色高效安全利用技术体系,形成了国际领先水平的重大技术与装备成果,提升了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推动了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的新发展,为“绿色矿山建设”“无废城市创建”和“国土环境质量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撑。

我校此次获一等奖7项,包括:自然科学奖2项、技术发明奖2项、科技进步奖2项、科技成果推广奖1项。

其中,获得2项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分别是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李振教授主持的项目“有机分子聚集态结构的调控及其光学性能”,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何军教授主持的项目“低维半导体表界面调控及电子、光电子器件基础研究”。

李振团队的成果围绕物质的光学性质与分子结构、分子排列、相互作用等的构效关系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主导并促进了分子聚集态科学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开拓了发光机制研究的新方法,为光电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提供新思路。

何军团队的成果围绕新型低维半导体材料的表界面物性调控及其电子、光电器件展开系统研究,提出了低维半导体材料物性调控的新方法,并阐明了调控机制,实现了高性能电子、光电子器件。项目取得一系列原创性成果,为发展高性能低维半导体电子、光电子器件提供了基础性新理论和前瞻性新应用。

获得2项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分别是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邵振峰教授主持的项目“空地协同组网遥感观测与多源影像智能精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人民医院于红刚教授主持的项目“消化道肿瘤人工智能内镜筛查诊断系统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邵振峰团队的成果突破了在弱卫星导航信号下的位置姿态高可靠解算难题,发明了高精度微小型位姿测量设备,支持空地多节点协同组网,提出了空地多源遥感影像智能精处理模型与方法,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填补国内空白,满足了国家重大需求。

于红刚团队的成果解决早期消化道肿瘤内镜下易于漏诊误诊的关键技术难题,在内镜检查盲区实时监测、消化道早癌辅助诊断、内镜检查质量管理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显著提高消化内镜检查质量与消化道肿瘤早期检出率。

获得2项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分别是电气与自动化学院查晓明教授主持的项目“大功率电力电子变流设备接入电网稳定运行能力提升、试验及应用”,人民医院徐细明教授主持的项目“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的机制及其精准治疗”。

查晓明团队的成果面向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国家战略需求,提出了界定规模化大功率电力电子并网变流设备稳定运行边界的新理论与新方法,建成了国内外首套高压大容量电力电子变流设备检测试验系统,促进了我国电力电子装备生产制造和应用水平的提升。

徐细明团队的成果深入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病因、诊疗机制和相关靶点的临床应用,围绕降低发病率、提升诊断效率、改善治疗效果和生存时间、建立新型预后预测模型的关键性难题,提出了原发性肝细胞癌预防、治疗及疗效预测等精准治疗新理念和新方法,取得了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中南医院张元珍教授主持的项目“出生缺陷预防策略创新与推广应用”获科技成果推广奖一等奖。该成果构建了基于多学科的“云端一站式”出生缺陷预防推广新模式,将传统的分散式诊疗转变为全流程一体化诊疗,将产前诊断中心建设成为智慧医疗型、高效集成式出生缺陷预防中心,以“高效率、低成本、易复制”的模式有效解决了推广的瓶颈问题。

据悉,此次全省共有285项科技成果(人)和15家企业获奖。其中,突出贡献奖2人,特等奖3项、一等奖57项、二等奖108项、三等奖115项。

(转载自武汉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