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 14 日,一篇题为《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的 8274 例临床诊断》发布在了预印本期刊 medRxiv 上。该研究发现,在316例患者中,5.8% 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和 18.4% 的非新冠病毒感染者发生了合并感染。研究人员建议,需要治疗合并感染,并进行快速筛查,以避免患者发生交叉感染。本文通讯作者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李艳、童永清、张平安,武汉大学药学院教授刘天罡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徐之良。
研究人员分析了自 2020 年 1 月 21 日至 2020 年 2 月 9 日的 8274 名新冠病毒密切接触者,这些人具有新冠病毒接触史,有发烧或咳嗽等症状。这些接触者最终检测发现,有 2745 名(33.2%)感染了新冠病毒,5277 名(63.8%)受试者显示新冠病毒阴性。252 例(3.0%)疑似,即两个靶标中只有一个靶标阳性。回顾有复查的患者发现,有 11 名原本经核酸检测诊断为疑似的患者,在之后的几天中经重新取样复查,有 9 例为阳性,2 例阴性。
研究人员对 8274 例中 613 例发烧患者进行了 13 项呼吸道病原体检查,包括腺病毒、博卡病毒、甲型流感病毒、H1N1、H3N2、乙型流感病毒、冠状病毒(可引起普通感冒的冠状病毒)、 偏肺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
613 例中的 316 例患者同时也进行了新冠病毒筛查。最终结果是,在 316 名具有多种呼吸道病原体的患者中(36 岁到 66 岁),有 104 例为新冠病毒阳性,其中 6 例为合并其他病毒感染(存在一种或两种以上感染),包括 3 例冠状病毒感染、2 例甲流感染、2 例鼻病毒感染、1 例 H3N2 流感感染。剩下 212 例患者中,有 11 例甲流感染、11 例 H3N2 感染、10 例鼻病毒感染、7 例呼吸道合胞病毒、6 例乙型流感病毒感染、4 例偏肺病毒感染和 2 例冠状病毒感染。212例中有的患者感染了多种病毒。
论文结论是:5.8% 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和 18.4% 的非新冠病毒感染者有其他病原体感染。作者提出建议,临床诊断手段需要改进,应重视除新冠病毒外的呼吸道病原体筛查。在收诊新冠患者或疑似患者过程中,需要评估其他感染的可能性,以便临床分类、隔离和治疗。
针对核酸检测问题,研究还发现,鼻咽拭子比痰液取样更有效。由于痰液在物理性质上并不均一,临床检测取样时只取部分痰液提取核酸,因此这无疑增加了核酸提取结果的变异性。此外,痰液在留取样本时还常常受到喝水、痰液所在的部位、痰液在体内停留的时间等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鼻咽拭子取样在操作规范的前提下会更准确。作者认为这些发现为临床检测、临床诊断和治疗以及新冠疫情控制提供了重要数据。
该研究的一个重要提醒就是,交叉感染隐患大。论文指出,诸如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细菌蛋白可以促进流感病毒的扩散,那么从机理上看,非新冠病毒肺炎患者比健康人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新冠病毒感染者也更容易发生继发感染,继发感染就是感染者在机体抵抗力减弱的情况下又感染了其他病原体。此前已经有 99 例新冠病毒感染者的研究发现,有 1% 患者发生细菌感染,4% 患者发生真菌感染。
论文通讯作者、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李艳在接受 DeepTech 采访时介绍,这 8274 例中不少是轻症状,在 CT 诊断中症状并不明显,所以她们就做了多种呼吸道病原体的筛查。
李艳指出,目前仅靠 CT 作为临床诊断来确诊新冠病毒患者是不够的,哪怕有一两例非新冠患者被当做新冠患者收诊,都可能发生交叉感染。作为湖北专家组成员,她建议其他医院包括方舱医院应该去排查收诊新冠患者的其他病原体感染情况。
对于其他呼吸道病原体的筛查并不容易快速实现。目前问题是,上呼吸道通常以病毒感染为主,下呼吸道通常以病毒和(或)细菌感染为主。不论是何种部位的感染,以单一病原体为检测目的的检测方法并不能满足临床需求。所以临床上需要广谱、迅速、准确的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平台来识别病原体,以帮助判断病情,同时避免盲目用药。
这就需要一种能够同时快速筛选尽可能多的病原体的筛查手段。李艳说,现在已经开发了一种可以同时进行 30 种病原体的筛查手段,且该检测方法目前处于试用阶段。
参考文献:
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2.12.20022327v1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Dtjmf4SZIzfdzpTI2mv-D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