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中指出:“在党的领导下,几代编辑人员守正创新、薪火相传,在弘扬中华文明、繁荣学术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国内外赢得一定声誉,你们付出的努力值得肯定。”总书记对编辑人的肯定,让我校全体编辑人员倍感振奋,深受鼓舞。5月27日,武汉大学科技期刊中心组织召开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回信”的专题座谈会。我校主办的《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等科技期刊编辑部主任和执行副主编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期刊中心唐红波主持。
在学习交流中,各期刊负责人分享了体会感悟和对期刊发展的所寄予的期望。
坚定中国自信 坚持中国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不仅体现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而且是在世界话语权不断增强的时代背景下,“四个自信”在各个方面的具体体现。《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Global Healh Research and Policy》提出要加强中英文期刊的国际化建设,争取加入更多国际数据库检索,提升国际自信与传播。要正确面对各国科学家的“傲慢与偏见”,国外学者有自己的文化习惯和约定俗成,他们有表达“科学”的自由,但也必须遵守我国的出版规定。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数理医药学杂志》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悄无声息”地表达了办刊人应有的政治责任感,时代使命感。在中文刊“存量做强”,英文刊“数量做多”的现实背景下,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放在首位。在弘扬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对西方价值观要审视地批判,对有些偏见要尽力批驳。
持续守正创新 打造中国特色
守正创新,于期刊人而言,就是要坚守学术道德初心,创新发表高品质论文。《生物资源》、《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提出要继续深化“科学家”办刊理念,实行“学术副主编”和“客座主编”制度;加强传播,通过多元化的学术传播平台,快速将好的科研成果推向社会,推向受众,不断提升期刊的影响力。
打造中国特色。《中国农村水利水电》认为要致力于打造特色期刊,团结青年编委,在办刊中加强凝聚中国力量。我国占全世界90%以上的水电工程,在学术研究和工程技术方面优势明显,要发挥好特色学科的学科优势、人才优势,提升学术鉴赏力,加强选题策划,做好组稿约稿和专辑出版;要将具有“中国特色”的内容广泛进行国际化传播,需要分类精准施策。同时作为一本技术性很强且在业内享有盛誉的刊物,在学术评价方面一直处于劣势,打造“中国特色”任重道远。
站稳中国立场 建设一流期刊
站稳中国立场是关键。总书记回信指出:“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需要深入理解中华文明,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与总书记一直要求的“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科技成果用在伟大的事业中”是高度一致的。《分析科学学报》、《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医学新知》提出期刊人时刻要有爱国情怀,坚持“科学无国界,科技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的立场。期刊人还要时刻紧绷论文发表政治责任这根弦,在地图、地区用语和涉密等方面绝对不能出现任何错误,遵守科学伦理,恪守科研诚信底线。要加强中国学术的世界传播,加强中国立场的世界表达,真正扎根中国大地,解决中国问题,用世界理论解释中国实践,用中国理论引领世界实践。
总书记的回信对建设一流科技期刊有明确的指导性。“高品质的学术期刊就是要坚守初心、引领创新,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促进中外学术交流”。《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武汉大学自然科学学报(英文)》提出高品质期刊是优秀人才的“孵化器”,是科技工作者的“精神家园”。坚持办刊育人,为“小人物”变成“大人物”创造发展机会。在促进中外学术交流方面,中文刊将论文标题和摘要翻译成英文,英文刊将论文标题和摘要翻译成中文,可以有效加强其在国际学术平台的广泛传播。
期刊中心主任阮剑总结指出:在建设世界一流期刊的征途中,我们要对中文期刊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英文新刊高水平建设、专业化转型发展中的复杂性有准确的预判,要借助国家对科技期刊发展的历史机遇,积极推进武汉大学一流科技期刊建设计划的实施,有力推动我校科技期刊建设的高品质发展。